今天是星期五,下午我从家里出来,到糖厂门口的商场去买一些东西。天空中出现了非常壮丽的景色,让我看到了好几重的天空,以及天空中的几道彩虹。第一层天空是由一大层黑云组成,它们又大又黑,像个巨大的实体。第二层的天空,是由一大片的蓝云组成。它们很薄很轻,覆盖在黑云上面。第三层是一大块一大块的白云。它们从蓝云上面突冗出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洁白。
第四层天空最为绚丽,是由阳光和一丝丝的白云构成。它们呈放射状发散开来,太阳在云的背后,发出着强烈的光芒,白云边上发出了巨大的金光。在左边的三条云彩上,是三道彩虹,在右边的白云上,还有一道彩虹。
彩虹已是难见,两道彩虹很多人都没有见过。今天竟然出现了四道彩虹,这个世界是多么神奇,什么奇迹都可以发生。怎样的几率才可以,让阳光在云中的水气里,折射出了它的七彩本色。又是怎样的几率,让阳光将彩虹投影在了,这四片白云之上。
肯定要发生什么大事了,才让天空中出现了这么壮丽的景象。我指的并不是鸽子,我对这份爱情已经死心了。在这样一种情形下,鸽子她没有选择我,以后也是没有机会的了。但是我好几个月没有见到鸽子了,对她有了一种非常想念的感觉。我一直都想去找一下她,不过我也有些害怕见到她。我怕见到她,不知道要讲什么。事情仿佛回到了十年前,我坐在鸽子身旁,内心忐忑不安。老想着找点事和鸽子说说话,但是最终没有勇气开口。当时的心情是又辛苦又幸福,现在则只是痛苦的思念。
在这千百万人的当中,没有一个人是望向天空的,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发现这么壮丽的景色。我向着糖厂大门走去,看见前面一棵细叶榕姿态非常优美。天空中的微风,吹得细叶榕的枝叶回旋起伏。我感觉这棵细叶榕,仿佛是在史诗般音乐的伴奏下舞动。多么美啊!昨天的暴雨洗刷了细叶榕的枝叶,还在吐纳着新叶的细叶榕,在碧绿的枝叶上面,还有星星点点的新绿。在徐徐的风中,在徐徐的音乐中,细叶榕在轻轻的舞动。
我忽然想到,美好的事物,都是有音乐伴奏的。那姿态万千的舞者,还有那动听的歌手,这一棵起伏摇曳的细叶榕,他们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之下。我一直想着怎么能够将文章再写好一些,它们虽然被我从网络上搜集来的美丽词语,星星点点地装扮了起来,但是我总觉得它们还未够美好。是否要为文章配上一段音乐背景呢?又怎么来配这一段音乐背景呢?音乐最主要的是节奏和旋律,难道是要让文章也变得有节奏和旋律吗?节奏和旋律是美好的,一定是这样,一篇有节奏和旋律的文章,也肯定会美好很多。但是,我怎么把文章写成有节奏和旋律呢?这不就成为了诗歌了吗?鸽子借给我的那本《欧洲艺术》音乐篇里面,不是讲了很多音乐的知识吗?从中肯定可以找到好方法。
说干就干,我到厂门口把东西买了,兴奋地快步赶回了家里。我打开这一本《欧洲艺术》音乐篇,快速地浏览着。说来也是奇怪,我借回来买回来的那些书,都会细细地精读一遍。只有这一本《欧洲艺术》音乐篇,我偶尔随意翻一下,从没有仔仔细细地读过。音乐我也是非常感兴趣的,我为什么没有去仔细读一遍呢?也许这不是一杯书,而是与那遥远的年代,那个幸福快乐的年代的一丝牵挂。没有了这本书,怎么证明那段时光曾经出现过。没有这本书,我可能都不敢相信一些美好的事情曾经发生过。
我读着这一杯书,基督教本来是反对乐器的,他们认为清唱赞美诗,更加的纯洁。但是后来他们发现管风琴巨大的音量,有利于营造宗教的威严,所以才把乐器引入了进去。我想,我是要去营造气氛,让人们对我信服吗?并不是这样,我只是想用文章,把一些事情告诉人们,我只是想让文章更加美好。
我翻到“古艺术“章节,中世纪之前的音乐,都是只有一个旋律,中世纪之后人们开始用完全平行的音程歌唱,到了最后趋于汇合。它们被称为”奥伽侬“,它们是复调音乐的开始。我觉得这是一个技巧,技巧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利用技巧可以简单容易地把事情做好。
我翻到了“组曲“,用两三首不同速度的舞曲连在一起,就组成了单独演奏的器乐曲,后来就发展成了组曲。很多电子商务的写手,都是这样做的。把几段不同文章的段落拼凑在一起,组成一篇新的文章。我觉得当然也可以这样做,但是应该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才去选择不同的段落和语句进行拼接,不能纯粹为了拼接而去拼接。表达是多么重要呀,甚至为了要表达,我还特别填了一首歌词。又也许是那些害羞的人发明了音乐,因为他们不擅长直接去表达。“爱情”你是多么重要呀,你创造了文明、文化、文学和艺术。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佛兰德乐派将复调音乐,作了高度的发展。他们又分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各声部连绵不断,中间没有收束感的音乐。另一种是段落分明,有明显收束感的音乐。罗马乐派的后继者,还将分组合唱结合了起来。使几个合唱队此起彼伏、交相辉映,汇合成音乐的洪流。
我心潮澎湃,在我的脑海里,一个一个的音乐家,他们在波涛汹涌的河边,满天星星的月夜下,幽静简陋的教堂小房间里,编写着各种各样的乐曲。并且挥舞着指挥棒,带领着乐师们将各种复调音乐如一层层波浪般演奏。我用眼睛代替了耳朵,我仿佛听到了那些大师们波澜壮阔的作品,在我那黑暗的脑海里,音乐的旋律在上下起伏。
我想,产品资讯文章多么像是这些音乐呀!各种的文字就像是不同的乐器,描述产品用途的优美的语句就像是钢琴,精工良作这些质量的语句就好像是鼓点,企业文化和理念就好像是小提琴,性能价格就好像是管乐器,它们共同编织成了一篇优美的乐章。
我想到,我的产品资讯文章,也可以用复调的形式去演奏。我可以选择两篇,或者是三篇四篇,风格完全不同,又十分优美的文章。我将自己的语句与这些不同的风格融合,再将它们如波浪般一层层般地在每一个段落里交替涌现,编写下这样一篇复调形式的文章。
我想到这样的写法,感到非常的兴奋,明天我就要去尝试一下这种写法。但是,我还是再翻了一下这本《欧洲艺术》音乐篇,我看到了沃克亥姆,他非常注重复调。他为了表现自己的智慧,常常搞出一些新鲜花样,曾经创作过多达三十六个声部的卡农式经文歌。
啊!我真的感慨万分,我和这些中世纪的音乐家是多么相像呀!一篇文章,本来把各个部分都叙述清楚了,不就可以了。但是在枯燥和无聊中,我还要追求文章的优美。那些中世纪的音乐家,其中往往只是教堂中,专门负责音乐的一个教士。教徒的生活是多么清苦和无聊,我们都像那只游隼一样,不满足于单调的飞行,要以这种不太实用,半带游戏的方式,作着翻滚式的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