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

第十五章 要相信自己可以想出伟大的道理

  

  白云山的山脚是云台花园及白云索道,坐缆车可以上到白云山的山顶公园。我为了让儿子多锻炼一下,我选择了步行上山。

  我们开始爬白云山,第一个景色是能仁寺,在石壁上有一些关于秦末高士郑安其的故事。郑安其隐居在白云山采药济世,后来得道成仙而去的故事。

  我儿子看了墙上的介绍以后,开玩笑的问我:“爸爸,什么是‘得道’,是不是每天修炼,忽然有一天就会得道成仙?”

  从“得道”这个词,我想为什么是“得道”而不是“想到”。从这里我想到伊斯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我就跟儿子说:

  “爸爸讲个故事给你听。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本来家境比较富裕,但穆罕默德并不贪恋富贵,常常在禁月,也就是伊斯兰历的9月,到麦加近郊的山洞静居隐修,沉思冥想,寻求真正的信仰。大概在610年的一个晚上,穆默德接受了安拉的启示,创下了伊斯兰教,《古兰经》将这个夜晚命名为‘高贵的夜晚’。

  伊斯兰教主张在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伊斯兰教在相信来世的同时主张享受现世生活,提倡寻求安拉在今生今世给人类的恩惠和慈爱。跟其他的宗教相比,伊斯兰教很少压抑人性的教条,这些都使伊斯兰教受到大众的欢迎。

  “佛教不准和尚吃肉确实没有道理。”我儿子说。

  “佛教在印度时没有规定不准吃肉,只不过到了中国后,唐朝有个皇帝忽如期来想到不让和尚们吃肉了。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是不同的,佛教是在释迦牟尼为解脱老、病、死的痛苦而思考出来的。而伊斯兰教是因为想停止战争,不同民族的人民可以和平共处而产生的。《古兰经》规定的‘穆斯林皆兄弟’的伟大理念,动摇了不同的血缘和民族,不同民族的人们都皈依伊斯兰教,追随伊斯兰教的宽容、自由与平等”。

  我再跟儿子说道:“其实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鬼神,也没有什么来世。伊斯兰教其中有一条必须要相信他们的神安拉,和听安拉的话。伊斯兰教中除了这几点,其它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其实在那个‘高贵的夜晚’里,四周静消消的,穆罕默德心情不能平静,他看到阿拉伯的世界一片混乱,各民族的人民在战争,这一片土地满目疮痍,他想到各民族都要像兄弟一样就好了。人的内心都喜欢整齐、完整和宁静,只是穆罕默德的内心更加宏大,他关心着整个阿拉伯的大地。穆罕默德的想法是伟大的,也是人类中高尚的想法。但他觉得这个想法过于的高贵,他不相信是自己想出来的,他觉得是不是有一位伟大的神来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他,所以他想出了是神安拉来向他作出了启示。

  我最后也开玩笑的对儿子说:“穆罕默德虽然伟大,但是不太自信。我们做人应该自信,要勇于思考,要相信自己能想得出伟大的道理。”

  一般的风景区都有日出日落,我们走了一段就到了白云晓景。这里在半山腰,有一大片草地和矮树,可能在早晨这里的风景会很好。

  再走一段就到了天南第一峰牌坊,还有就是据说是梁安其化身的云岩。经过了云岩就到了白云山的山顶公园。上面有个大平台,就是著名的白云晚望了。这里可以俯瞰广州市区。

  为了观看白云山的景色,我特意带来了天文望远镜。这是我为了培养儿子多种的兴趣爱好在网上订购的,当时图便宜选了个放大倍数多又价格低的。天文望远送到以后,发现在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镜头,非常难摆弄。我和儿子弄了半天,只看到相隔几百米的楼房上的空调,肉眼确实不能看到空调上面的字,而用天文望远镜就可以看到了。

  在白云晚望上,近处和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峰,据说白云山共有三十几座山峰,我数了一下,在白云晚望可看到9座。下面就是广州市区,广州的国贸大厦、中信广场、金融西塔都可以看得到,可惜今天很大雾,看得不太清楚。

  我跟儿子摆弄起天文望远镜,也许是时间太长了,我们已经忘了怎么弄了。我们将几个目镜换来换去,不断的调试,但是都看得不清楚。我想可能我的天文望远镜放大倍数太大,看景物反而看不清了。应该买个小点的普通望远镜,可能会方便一些。

  “大山”有山峰也有山谷,鸣春谷就是白云山的一个山谷。“鸣春”就是小鸟在向春天鸣叫,我想我们人类没有热情向春天鸣叫,而小鸟却有热情向春天鸣叫,小鸟比人类更具有美好的情感,更会欣赏大自然,更喜欢春天。不过小鸟也是很市侩的,鸣春谷中有鹦鹉的表演,鹦鹉会将游客手中的钱唅走,而且还会区分金额,低于五元是不会唅的。

  谷中还有个天幕大鸟笼,我帮儿子买了一些面包虫和饲料来喂里面的孔雀和其他鸟类。在树丛边上有很多只孔雀在走来走去,我儿子高兴地拿着面包虫来喂它们。这时一个小男孩也走过来来喂孔雀,但是他放的面包虫孔雀就是不吃,而我跟我儿子放的面包虫,孔雀就马上跑来吃了。

  我儿子高兴地说:“孔雀好像很喜欢我们,专门吃我们放的面包虫啊!”

  我想可能孔雀见的游客多了,哪些人善良,哪些人邪恶,哪些人爱捉弄了,孔雀一清二楚。我就跟我儿子说:“孔雀也会分好人和坏人的,我们父子俩一举一动都流露着友爱与真诚,所以孔雀就喜欢我们。我们以后要更多的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做事情要想到是否会伤害人、妨碍人,要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在社会才能成功。”

  爬完白云山,我回到纺织论坛要写一篇游记。我比较善长写一些技术、管理方面的文章,对于游记和写景的就不太善长。这时我想起了郁达夫的《迟桂花》。郁达夫成为了作家,曾跟郁达夫一起留学日本,因有病而中途缀学的,回家乡静养的同学看到了郁达夫的文章。知道郁达夫文章中写的人就是自己,而自己人到中年病也好了,听母亲之命准备完婚。在这人生大喜之际,他写了封信给郁达夫,让郁达夫来参加自己的婚宴。在婚宴前,他还让郁达夫开导自己婚姻不幸的妹妹。我曾被文章中的真挚情感深深的感动,文章最后祝愿三个中年人像迟桂花一样,在稍稍迟暮之年开得更加灿烂,开出阵阵香气。由于同学的那封信异常的真挚,还被原封不动的大幅转载在文中。

  郁达夫同学的家乡就在杭州附近的小山里面,我记得文中有很多写景的地方,就把这本已经被虫蛀得破破烂烂的小说集找了出来。我重新仔细的看了一篇,发现郁达夫爬山赶路的时候,不是一味的爬,而爬几步走几步就要回头看一下。郁达夫细心留意身边的风景,常常回头令郁达夫看到了更多的风景。而且郁达夫还用用鼻子来嗅,发现了桂花香气,将美好的桂花香跟同学的兄妹联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