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1月份的一天,忽然我的手机响了起来。我一听是一个悦耳的女声。她问我:“是陈老师吗”。
宠辱不惊的我心里跳了一下,我怎么成了陈老师。
我马上说:“我是陈云”。
这个女声说:“是这样的,我是《中国纺织报》的记者袁小姐,我们中国纺织报最新开辟了一个非织造的专栏,我在网上找到了您,想跟您采访一下”。
非织造布和无纺布是同一种纺织品,在广东浙江一般叫无纺布,在其他地区则叫非织造布,而在台湾是叫不织布。后来由于无纺布技术含量高,也被叫做技术纺织品。我一想,确实啊,在中国非织造的行业里,设备有很多都是非常先进的进口设备,生产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经常分析无纺布的市场和技术,还把它们发到网上的人不太多,而我之前还发表过几篇无纺布方面的论文,所以这个女孩子把我当成了专家了。
袁小姐向我问了几个问题,问我对纺织行业及其前景的看法。我想了一下,整个行业的情况不好说,因为这几年纺织行业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但主要来源于一些国企和超大型企业。由于海外市场的不景气,整体纺织行业都不太景气。特别是中小企业订单大大的减少。很多中小企业开工不足,还有很多根本就停产或倒闭了。行业协会领导的观点都是“缩小一点,未必不好”,意思就是不景气有利于行业洗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有的是趁着行业不景气“苦练基本功”,意思就是企业在停产中,钻研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对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而且这两年行业领导都称,这一年行业可能好转。但到了年中,行业也没有多少起色,行业领导又称可能下半年会有起色。到了年尾的时候,又说要寄望于来年。
我自己估计行业中短期内有很大起色也很难,但也不好说这样不积极的话。我就含糊的说,“这两年都不太景气,但各方面的反映,应该明年非织造行业会好转。但是美国和欧洲的市场对我国纺织业影响很大,我们对明年的行情应持谨慎的态度”。
我其实是讲了一些真实而又没有什么意义的话。我自己没有给出明确的看法,明年会好转也是各方面反映的。美国欧洲的经济情况也是很难预测的,他们的消费信心指数两三个月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各个国家的经济数据分析机构,他们分析的结果,在同一时期也是不同的。
进行完了这一番艰辛的对话,我的精神轻松下来。我想这个袁小姐是记者,应该文笔很好了。我就问她:“你当中国纺织报的记者,要不要经常出去采访,要不要经常写些新闻稿呀?”
“我很少出去的,但偶尔也要写一些稿。”袁小姐说。
我又问袁小姐:“那你的文笔应该很好了,你是文学系还是新闻系的?”
“不是的,我是非织造系的,我念的是天津纺织大学,今年才刚毕业。”
我想非织造的发展真是快啊,1987年国内建了第一条生产线,到了现在这么多大专院校有了非织造这个专业。以前一直以为只有武汉大学有非织造专业,原来天津纺织大学也有非织造这个专业了。
通完电话以后,我把这件事就忘了,投入到了我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几个月后无意中发现,我这个领着低微薪水的人,却作为中国非织造的代表人物,上了《中国纺织报》,分析了市场的情况,并对前景作出了预测。
2011年的春节也到了,春节期间学生也放寒假了。这次我准备带儿子去旅游一下,我到旅行社,看一下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行社的小姐推荐我去惠州,说这个团非常超值,上午会游惠州西湖,中午在罗浮山吃饭,下午会爬罗浮山。我也觉得比较超值,就报了这个团。
旅游大巴开了两个小时,到了惠州西湖。我没有去过杭州西湖,只去过无锡的太湖。惠州西湖没有太湖大,但感觉它们有些相似。湖水波光鳞鳞,岸边种着很多的杨柳,没有觉得典雅和秀丽,而是觉得非常的平静。
一路走进里面,导游向大家介绍大文豪苏东坡曾在这里居住过。我才猛然想起苏东坡曾经被贬到过广东。一路上有一条长长的牌坊,这条牌坊是新建的,上面有很多著名的诗句。其中当然有苏东坡的那首:
罗浮山下四季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我问儿子:“这首诗学过了吗?”
“还没有。”我儿子说。
我说:“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说一下。”
“苏东坡很喜欢吃荔枝,而且每天吃三百颗,不会推脱做一个广东人。”我儿子说。
我开玩笑说:“苏东坡怎么这么喜欢吃水果,荔枝是好吃,但他为了荔枝就要做一个广东人吗?”
“苏东坡是喜欢吃的,不是还有东坡肉吗?”我儿子笑着说。
我感叹地说:“苏东坡到广东惠州已是数度被贬,虽然他的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但著名的王安石要实行他的‘王安石’变法,却容不下苏东坡在朝廷。我们说苏东坡住在惠州,内心里能高兴吗?”
“也是的,他心里不可能很高兴了。”
说着说着我们已经到了苏堤,在苏堤已可以看到孤山。在苏堤上眺望风景,风轻轻吹过,杨柳随着风摆动。在杭州的苏堤是因为苏东坡在西湖治水有功而被命名。而苏东坡被贬到惠州,官越做越小,不能为人民多做事了,只能更多地感受到人民生活的疾苦。但据传说苏东坡已辞世的爱妻报梦给他,让他在惠州西湖修建一条小桥,免却人民涉水之苦。苏东坡就以个人资产修建了“西新桥”,也算是再为人民出了点力,这一边的堤岸也因此再被命名“苏堤”。苏堤呈半圆形,据说是在解放后经彻石加宽的,但苏堤本身也突出于湖岸,非常适于眺望风景。
我站到苏堤边上说道:“孤独的苏东坡站在苏堤上,看着平静的湖水,内心无法平静。自己被贬惠州一年很快已经过去,卢橘和杨梅过了,现在已到了荔枝的时节。苏东坡就写下了诗的前两句,一面感慨时间的飞逝,一面也感叹于广东四季如春的天气。苏东坡数度被贬,也只有移情于山水和美食。苏东坡不是真的为了吃荔枝为愿意做个广东人,而是如果朝廷以后再不录用自己也无所谓,自己可以长住惠州,每天可以吃到荔枝。苏东坡是以诗句来抒发自己抑郁的情绪。”
“苏东坡应该是忧国忧民的”我儿子说,“只不过诗中半点没有看出他的忧伤。”
我笑道:“你只会生搬硬套,讲到大文人就忧国忧民。从诗中‘不辞长作岭南人’来看,苏东坡此时考虑的是不是要长期做广东人,也就是有没有机会被朝廷再次录用而离开广东。在这里苏东坡除了抑郁,甚至还有很多愤慨啊。不过苏东坡当然也是忧国忧民的,他本来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但到了惠州以后感受到人民的首期,认识到变法中有一些也是对的。苏东坡还是很心胸开阔的,在王安石被摆相以后还去看望过他。他们见面时还相互的开玩笑,成了一时的美谈。”
“苏东坡也太善良了,王安石把自己赶出朝廷,自己还要装大方去拜访他”我儿子说悻悻然地说,“要是我,再也不会去理他了。”
我心想,“真是童言无忌,即使是自己又能否做到苏东坡一样的阔达。可能儿子还是对的,我们又是否需要这样阔达。苏东坡虽然一开始反对王安石,但也没有什么思想上的反动和错误。自己被王安石撵出了朝廷,有没有必要再去看望自己的对手。”
我说:“苏东坡是追求真理的,在王安石下台后,司马光做了宰相。但是司马光的旧党,同样不喜欢追求真理的苏东坡。在新旧两党的夹击下,苏东坡还被贬到了更加偏远的海南岛崖州,而客死他乡。”
“不过现在苏东坡的名气比起王安石和司马光都要大,他的东坡肉也名著天下了。”我儿子说。
我想了一下说:“人和文学和吃的关系确是很微妙的,苏东坡最出名的真是他的东坡肉了。但在文学界留下的,还是他描写美好风光和对社会的思辨。他对于如何煮东坡肉,还写了一首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他的东坡肉虽出名,但他的这首诗却不太出名了。”
“这首诗也是有些平凡。”我儿子说。
我说道:“其实这首诗也很好的,大家煮不出好吃的红烧肉,就是因为没有读这首诗。一般人煮红烧肉可能放水都比较多,而苏东坡告诉大家,煮红烧肉要少放水。巨大的真理写在诗里,大家却没有去看呀。”
我接着说道:“美好的风景可溶入文学作品中,更加可以溶入画中。‘南张北齐’的张大千,是著名的画家,但是他的厨艺,还胜过他作画的造诣。文学和绘画都和景物有很大关系,而且一般都是要描绘美好、壮观的景物。对于景物有是否能欣赏之分,同样的景物有人不欣赏,认为再大也是一个湖,再高也是一座山。但文学家和画家却能欣赏到湖的平静,和山的雄伟。这些都是文学家和画家喜欢去发现美好的事物。而美食和烹饪也是如此,美食是用来欣赏的,吃着美食是一种美好享受。而烹饪则是创作,将美好的东西创作出来。所以苏东坡和张大千都喜欢欣赏美好的事物,描绘美好的事物,创造美好的事物。描叙怎么烹饪的诗比不过描写风景的诗,并不是美食不如风景,而是因为美食本来就是一首诗了。”
“那么我喜欢吃雪糕和炸鸡,也是对美好的追求了?”我儿子高兴的说。
“当然是的,这些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学生手册里不是写着要热爱生活吗。不过不能多吃,多吃了对身体不好。而且要学会做家务和烹饪,这些也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游完了惠州西湖,旅游车将我们送到了罗浮山下,在山下的一个酒家吃饭。酒店的菜式不是很昂贵,但却份量很足。一条清蒸大皖鱼,足足有三斤多重,一桌十二个人都吃不完。这一桌饭菜不太可口,我为了怕浪费却吃了很多。吃完以后竞有一些吃饱喝足的感觉,剩下来爬罗浮山的时间只剩下两个小时了。
罗浮山原名东樵山,与广东佛山的西樵山遥相对应。据说都是供应柴火给广州的山,也是广东很重要的一座山。但我跟我儿子在山脚下走着,却有一种破败的感觉。中午刚下过雨,雨不是很大,树叶上的泥土没有被雨水冲走,而是变成了黑色的污渍,积聚在树叶上,路边上也有很多黑色的枯叶。
我跟儿子说,“这次时间只有两小时,肯定也是爬不上山顶了,我们随便爬一下吧。”
我们只走了一小段,看到有一个不整齐的木棚,里面在卖豆腐花。这种豆腐花不是自己做的那一种,而是塑料包装的那一种。
我让儿子休息一下,就买了两个豆腐花,坐在仿制树桩上吃起来,没有想到塑料包装的这种豆腐花也很好吃。我们吃完以后就坐着休息,但是坐了很久还是不想起来。
我想到儿子特别喜欢豆腐花,就问他:“要不要再吃一个豆腐花?”
“好啊”我儿子爽快地说。
我就再买了一个给我儿子吃,我自己就坐在那里休息。我儿子吃完以后,我们又再坐了一下。我觉得不想再爬了,就带我儿子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