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文章写得更好一些,我开始研究一些著名文学家是怎么写的。我首先看的是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在我念书的时候,这篇文章还没被纳入课文。但后来听论坛里的坛友说,这篇文章已被纳入了中学课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是徐志摩应《新月》杂志读者的请求而写。徐志摩写的诗《康桥》发表在他办的《新月》杂志上,非常受欢迎。国内的读者当然很想知道他们的偶像生活过的康桥是怎样的了。
《我所知道的康桥》全文分布了四个部分来写,徐志摩离开康桥已多年了,对康桥的景物和故事也已经有些模糊。浮现在他脑海的首先是他坐着轮船到美国,再转折到英国的康桥求学。徐志摩先在第一部分写了他是怎么从从中国到美国,又是怎么从美国到英国的。在第二部分,徐志摩还没有想好怎么来写康桥,他还担心不能将康桥写好。他边将自己想法桥写在纸上,一边慢慢唤起了自己对康桥的记忆。
在这里我学习到,写一些过去的事情,通常脑海里不太清晰。可通过写一些自己内心的想法,放松一下自己的心境,慢慢唤起记忆,让美好的事物能跃于纸上。对这些模糊的事物,不必害怕写的不好,慢慢写写就会将事物写好。
而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第三部分,徐志摩详细描写了康桥和康河的景色,并以他那首描写康桥的诗作结尾。老实说他的第三部分很像一篇说明文,把康河有多长有多宽,康桥的气候和康桥的历史历数了一下。
第四部分徐志摩写了自己在康桥的生活,他在康河里撑船、到乡间看书、骑自行车追赶日落。
本来徐志摩的生活片段,跟康桥的景色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他也写了下来。但也只有徐志摩的生活跟康桥的景色结合起来,使人们觉得康桥的景色是如此美好。我想在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应该将自己的生活写下来,不应害怕不受到欢迎,我们应相信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是吸引人的。
海明威是个硬汉的形象,而最终又吞枪自尽。我当初觉得他人格中肯定有些问题,所以对他的作品和人生都不太感兴趣。但是由于喜欢大山,所以去看了他的短篇集《乞力马扎罗的雪》。三毛和海明威让我们认识了阿特拉斯山和乞力马扎罗山,三毛喜欢流浪,而海明威则喜欢激情。我分析海明威是在写了几本畅销小说以后,一时间觉得没有什么题材可写了,所以到了非洲跟着那位所谓的“伟大的白人猎手”去冒险。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激情,另一方面寻找写作题材,去残杀野牛和狮子。他还数度带着他数位美丽的妻子到过非洲,在1953年的那次非洲之旅,他不忘在游记里炫耀自己与一位阿康马族美少女的不伦恋情。我在看这个短篇集的时候就猜测,海明威的吞枪自尽一方面是他受病痛的煎熬,内心不甘于平淡;另一方面是他在非洲打死了那么多的羚羊、野牛、狮子,引起了他在晚年的内疚和矛盾造成的。
海明威的人生是比较负面的,但他的作品里的人物还是比较正面的。他的《大双心河》写了尼克沿着河钓鱼,水到了他裤哪里、他怎么穿好鱼饵、怎么坐在干的树杆上、树杆上留下了水的痕迹。有人说看了他的作品,觉得是流水帐,没有看明白是什么意思,他的冰山写法太过的高明。也有人说是尼克从一战中回来,还有水、还有鱼,活着是多么美好,是歌颂了和平。而我却觉得尼克的生活,很辛苦,但也很有趣,生活就是由辛苦和有趣构成。
据说海明威最初想当作家,跑到法国顺利地做了一伙文学家的跟班,并随时在酒吧准备着为他们打架。他自己也开始写作,发表了也受到了欢迎。最后爬到了作家这么一个高度。海明威本人和他作品中的人物,在生活方式上和对待感情上都错了。但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在写作上的奋斗还是令人感动的,虽然他的奋斗是为了要出人头地。
我知道海明威有十年没有写出过作品,在之后写出了《老人与海》,所以我把《老人与海》也看了一篇。我想他的《老人与海》也是他这十年的写照,作品中的老人八十多次没有打到鱼了,最后拖着一具巨大的被鲨鱼吃剩下的骨架回来。海明威在《老人与海》对海龟和金枪鱼的描写,证明了我的猜测是对的。
海明威的写作方法是一种新闻报道的写法,他的写法改变了美国的一代文风。我觉得我跟海明威还有些想像,我写作的语句也是比较平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语句,难道我也可以写小说吗?我写作也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的理想,我只是为了推广我们公司的技术,建立好公司和自己的形象,想客户能够了解我们。海明威爬上了乞力马扎罗的雪顶,而我又能爬到哪里呢?
之后,我写文章写得精细了一些,写了一些纺织行业的资讯文章,拿给上市企业印染世界商情网。他们的编辑都来者不拒,全部发表在了他们的网站上。另外,我写的文章放在了自己的博客,也发在了纺织论坛。很奇怪的是我的一些美食旅游文章很受到大家欢迎,我写的一些世界、大自然、哲学、文学的文章却很少有人回复。我觉得自己跟巴尔扎克也有些像。
巴尔扎克在二十年里,创造了《人间喜剧》等长短篇幅不一的九十多篇小说,两三千个小说人物活跃在纸上,演绎了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到一八四八年资产阶级取得胜利这一段的法国风俗史,如此系统化整体化描绘一个时期的法国是巴尔扎克的首创,他的《人间喜剧》可以说是法国当时的一本百科全书。
有趣的是,巴尔扎克投入大量精力写的《路易朗贝尔》,倾注了他对宇宙、社会、人和自然,物质和精神的全部的思考,但这篇小说却非常的不成功。他的至友贝尔尼夫人说“你要让人们从各方面看到你所达到的高度,而不要呼吁他们来崇拜你,不然的话,最高倍数的放大镜,就要从四面八方瞄准你,你想再精美的东西到了显微镜下会变成什么样子?”
后来,我将钱三强喜欢的那一首死亡诗改编成了:
《纺织论坛》
如果有一天你走过这里,
寂寞的野花在草丛中盛开。
你摘一朵吻吻吧,
它们是我的灵魂。
让我们澎湃的内心,
感受到你呼吸的和暖及温馨。
我这首诗表面上是说纺织论坛的,我们纺织论坛这个纺织行业里的孤魂野鬼,在纺织论坛里发文章,但是看的人很少。这一首诗当然是很受欢迎。不过我还有一个意思是我的那些对世界和人类的思考,只是在寂寞的盛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