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

第三十五章 伟大的母爱灵光一闪而过

  

  在纺织论坛都是中小企业比较多,我在纺织论坛只能陆续接到一些小单。纵横老人和小萱都走了,我开始对纺织论坛有些意兴阑珊。这时我看到了一行网络上的流行语“一朵花采了很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想不到收。一条路走了很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头”。我想我是否应该离开了,要不就以这段话来告别吧!

  我将这段话存在了文档里,但是我一直都没有离开。我每天还是习惯性的登录纺织论坛,奖励财富值,和回复论坛里的帖。这样一直过了一个月,我想也不祈求在纺织论坛做到大单了,就当作在这里交流一下、玩一下吧。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我的人生路也不知道是怎么样,我想有一天可能还是会离开纺织论坛的。但那天不会用这一句话来告别了,我会另外找一段话来告别。于是我将我的想法和这段话发在了论坛。这一个帖也是很受欢迎。因为这是真实的想法,很多坛友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容易引起共鸣。

  这一天我在新浪的探索里看到一位美国摄影师在印度恒河一带拍摄的一组印度苦行僧的图片。这些照片揭秘了印度苦行僧人日常的修道生活,他们的住行都在恒河岸边,生活极其朴素,这组照片让我十分震惊。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苦行林修行了六年也没有获得正觉。他意识到靠苦行是不能获得正觉的,他来到菩提树下看着天上的星星,终于才获得了正觉。苦行已证明是没有用的,而这群印度僧人竟然还在用苦行来修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听过很多了。还有一些“要经过磨难才能成功”,或者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之类的话。从印度的苦行僧,应想到这些不一定是正确的。

  印度的苦行僧为什么要苦行,其实他们不过是想要获得正觉。他们觉得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能获得正觉,因此他们想着会不会饿其体肤会获得正觉。这些苦行僧说得很真彻,他们说在正常的思维下,无法思考高深的问题,希望在身体很虚弱的情况,头脑不太清醒的情况下想出世界的真理。

  这些都是非常不正确和不科学的,朱自清在跟朋友谈天时谈出了真理,释迦牟尼在看着星星获得正觉,他们都是在对着美好事物时得到真理的。而我悟得的伟大正觉“努力可换来一段美好的回忆”也是在跟儿子的聊天中得到。

  很多人是失败的多,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才成功,但是也不是失败多了就肯定成功。其实成功是要有正确的方法,在没有找到正确方法的时候就常常失败,最后找到正确方法的时候就成功了。

  是在苦难中,还是面对着美好的事物,还是在温暖的感觉获得正觉。我想到了我们人类是在灾难中还是在温暖中获得文明。地球最早和最小的生命物质是细胞,而细胞的繁殖方式是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这种分裂的方式是来自于自己的自我复制,是没有进化和突变的。也许是一次偶然的情况,不同的细胞通过结合诞生了生物界的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卵子相结合的一种繁殖的方式。有性繁殖的优势在于创造了遗传的变异,这种遗传的变异把两个生物基因集中到一个上面,以达成DNA的互补和修复作用。

  有性繁殖生物一代一代的进步,地球出现了各种微生物、昆虫、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这些动物不断的进化,但文明却一直没有产生。

  这些动物存在于地球有几亿年,其中恐龙雄居于地球1亿年。1亿年是多么长的时间,整整1亿年恐龙也没有创造出文明。它们只是从三叠纪的虚形龙,进化到了侏罗纪的腕龙、迅猛龙、剑龙。在白垩纪恐龙将自己作了微小的修正,剑龙身上的剑缩小了,变成了钉状龙。迅猛龙里分化出了一种专门偷别人蛋的偷蛋龙。

  而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种动物,它们的繁殖能力非常的强,它们存在于地球达到了几亿年,但在它们里面也没有诞生文明。它们里面跟文明最接近的应该是圣甲虫了。一般的昆虫只会吃草,或者是捕食其他的昆虫,吃这些现成的东西。但圣甲虫会加工食物,将动物的粪堆成粪球。而在圣甲虫身上,还孕育了高于其他昆虫的母爱。飞蛾会将卵产在尽量靠近植物体内的地方,以确保后代的繁殖。而圣甲虫堆的粪球,却是后代的食物和房子。圣甲虫会将卵产在粪球中,再将粪球藏于隐蔽的洞中,以让后代可以舒适的生活。而且舒氏西绪福斯圣甲虫,还会夫妻双双的堆粪球。伟大的母爱灵光在每日辛劳的圣甲虫身上一闪而过,最终没有诞生文明。

  哺乳动物对下一代的喂养是通过腺体产生乳汁来哺乳。比起圣甲虫的粪球,在母亲的身体下面吃奶要温馨很多。而小猩猩在母猩猩的怀抱里,那肯定是最温暖的了,也许文明就是诞生在这个最温暖的怀抱里。

  七千万年前陨石撞向地球引起的大爆炸,却使文明有了发展的机会。在恐龙的时代,哺乳动物同样存在于地球。它们可以靠身体内部产生一个高体温,而且大脑具备新皮质,能产生高功能的知觉。但是在恐龙称霸的1亿年里,最大的哺乳动物没有超过一只兔子。在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出现了分化的高峰。

  地球的大霸王恐龙被打败以后,哺乳动物也还是在地球上辛苦的生存着。食草动物每天要花十多二十个小时吃草,来维持身体所需的热量。而食肉的狮子虽然是兽中之王,但却要每天花十多个小时睡觉来减少热量的浪费。而被蒙古人民敬为神的狼,却不惜体力地在月夜爬到高高的山上对着天空长嚎,以抒发在恶劣环境中艰苦奋斗的感叹。

  地球文明的诞生跟植物的进化也很有关系,在5600万年-3400万年前,开花植物的出现使哺乳动物分化出一种猴子来。果实的热量比起树叶要高得多,猴子和猩猩只需要花少量的时间,就可以解决温饱的问题。那些科学家、人类学家说是因为猴子解放了双手,得以快速的进化。但其实更重要的是猩猩和猴子的温饱问题解决了,猩猩和猴子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玩耍,和爱抚自己的子女。

  猩猩和猴子在玩耍过程中发明了工具,而母猴在爱抚下一代的过程中,也将生产、生活和制造的方法教给了下一代。一代一代的黑猩猩学习了这些生活和生产的方法,最后创造了语言和文字,使古代的孩子除了通过向父母学习,还可以通过书本向先人学习。今天我们人类还在遵从这个生活和教育的方式,并且开创了现在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