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

第三十七章 烟雨朦胧背后却藏着痛苦

  

  我们到了韶关也才11点钟,我按计划坐班车去南华寺,南华寺离韶关只有二十多公里。车票也才6元,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南华寺。我们从班车上下来,看见南华寺门前有个非常大的广场。在广场靠近大门的地方,有两座大象的石雕。南华寺的开山祖帅是自印度西来的天竺僧智药三藏,在印度有很多大象,在这里有大象的雕像也不足为怪了。

  中国人也是很喜欢象,因为象是“祥”的谐音。大象孔武有力,却性情温和柔顺,是和平的象征。一般的象雕像都是俯首低头的,而这两只象却牛气冲天,它们四脚张开,鼻孔向着天空,眼神也有些凶恶。它们身上还系着很多皮带,像个武士一样。在它们的皮带上还挂了很多小铃铛,可以想像到,只要它们稍稍动一下,都会有很大的声势。

  豹子不会流泪,而大象却很喜欢流泪。有一只大象死了以后,其余的大象都会流着泪守候着,久久不愿离去。大象也是很有怜悯心的,相传释迦牟尼有天在舍卫城,一只大象不忍看见释迦牟尼在烈日中奔走,卷起了一棵大树为释迦牟尼遮挡强烈的阳光。后来这只大象还离开了它的轮回之门,升到了天堂做天神。希望这两只大象是在把圣水撒向人间吧。

  我们来到南华寺门口,原来南华寺原名为宝林寺。当年智药三藏自广州北上,途径曹溪,“掏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面群山,峰恋奇秀”,“宛如西天宝圣地”,遂在这山青水秀地主建了这个寺院。当时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就赐了“宝林寺”这个名字。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大大的兴盛了起来。佛教是释迦牟尼有感于人类的生老病老不能解脱而创立。释迦牟尼原为印度净饭大王的王子,看到人民有年老、生病和死亡的痛苦,而这些痛苦不可以回避,遂出家当了和尚,去寻求解脱这些痛苦的方法。释迦牟尼最后觉悟到人生无常的道理,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的,就是要生老病老的。接受了人生中要经历的事情,就可以解脱痛苦。而南北朝战乱纷纷,人民历尽各种的苦痛变故,纷纷昄依佛教。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风雨中。

  在江南地区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着红花。南朝修建了这么多的寺院,寺院都建立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在下雨的时候隐隐约约烟雨朦胧,一片浪漫的感觉,背后却藏着战乱对人民带来的痛苦。

  我想到和平是多么的重要,我脑袋里想着人类和平的伟大事情,嘴上却轻松的对儿子说,去看看地图,应该先从哪一边走。看了地图,原来南华寺中有三条路,中间的路一直上山,右边可以到高僧的舍利塔,左边可以到一个尼姑庵。左右的两条路,到了山上都可以汇合。南华寺也很特别,和尚和尼姑都在一个大寺院中,这个可能跟古印度的传统有关,在古印度也是和尚和尼姑一起修炼的。和尚叫比丘,而尼姑则叫比丘尼。我学着《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口气说“看尼姑要晦气的,我们还是从中间的路直接上山吧”。谁知道走了两三步,迎面就来了个尼姑。

  我们经过了天王宝殿,就来到了大雄宝殿。整个大雄宝殿都是刚刚修建过的,佛像都金光灿烂、金壁辉煌。在大雄殿的下面是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个弟子的佛像,背面是观音菩萨的佛像。我仔细端祥起观音菩萨的佛像,观音菩萨一脸的愁容,右手拿着柳叶,在向人民洒着圣水。而左手宝瓶则完全倾倒了。观音菩萨的形象是,这个世界多灾多难,观音菩萨已经倾尽圣水也不能打救世人。观音菩萨因不能普渡众生而愁眉紧锁,这样的雕像是歌颂了观音菩萨的高尚情怀,但另一方面不是说明了佛教不能救世吗。

  在右边的路上有个长廊,长廊里的石凳和梁上都雕刻了许多图案。石凳的脚都是由熊猫和小松鼠等不同的小动物组成。在整个南华寺中,还有很多的石刻小象,这些小象胖胖圆圆的,都很可爱。南华寺的香客很多,有些香客边走还边在唱首一些佛歌曲,声音非常的好听。中国的寺院很多,很多的寺院里的和尚,都是派人假冒的。南华寺的和尚和尼姑却是真实的,南华寺应该是真正学佛的地方。整个南华寺,香烟缭绕,绿树匆匆,佛音喃喃。

  从南华寺回到了韶关市,我们住进了预先订下的酒店。我怕到了韶关以后再找酒店会很匆忙,就在网上查到了这家酒店订了下来。如家酒店的房租才120元,是比较经济实惠的。而且离韶关著名的景点风采楼才10分钟路。酒店的房间是非常的狭小的,但也异常的清洁。晚上我带儿子去吃了韶关的葱油鸡,还去看了风采楼,为了第二天去爬丹霞山,我们很早就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