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

第四十二章 圈也让我找回了久远的友情

  

  我对“圈”这个词刚开始有点讨厌,但“圈”又让我找回了久远的友情。由于七八年前在番禺买了二手楼,把父母也接到了番禺,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去东莞企石的江边村了。很多过去的同学和朋友都很久没有联系了。

  九月份的工资发下来了,这天我到了我家附近的一家工商银行取工资。在这个朝阳升起,商潮滚滚,到处充满了机会的时代里,我的底薪只有1800元。由于没有大单,我的提成平均每月只有三四百元。我在银行柜员机里取出了2166元,这还是比较高的一次工资了。

  我正准备走出工商银行,忽然身傍一个站在银行大厅的工作人员叫住我。我一看原来是以前我在江边村的老乡周晓玲。她比我小一岁,以前在村子里偶尔会见到她,但跟她讲话不多。念了大学及刚工作的时候,每次过年回去也见过她一两次。但到现在应该已经有十几年没见过她了,我想真是很巧,她原来也在番禺工作。

  真是他乡遇亲人,在番禺见到她比在江边村见到要亲切很多。我们相互问候了一下近况,并交换了名片。我看了名片吃了一惊。我这个穿着普通银行职员工装,站在银行大厅里的老乡,竟然是这家银行的行长。我猛然醒悟,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沧海可以变成桑田,而老乡当然也可以取得惊人的成就,只不过我是如此落泊而已。

  我想这位行长一定是站在大厅里,巡视一下自己的下属有没有努力工作,解答一下顾客的问题了。正在我思絮万千的时候,周晓玲看完我的名片,已经拿出一个大屏幕的智能手机加我微信。幸而我为了开展电子商务,已在两个月前买了智能手机,要不这一次真是丢了大脸。我忙拿出智能手机,同意周晓玲的添加。并且我马上又接到了一个拉我入圈的邀请,原来江边村到了番禺工作的老乡们,建了个“糖糖一家亲”的朋友圈,可能是要大家记住甜蜜的同乡之谊。我加入了圈之后,看到圈中有17位老乡,我没想到江边村有这么多同乡到了番禺来。

  17个同乡,一个个头像。有的是自己的照片,有的是跟家人的合照,有的是一个风景照,还有的是世界名画。我在纺织论坛当初的头像是站在公司前台的一张照片,照片中还有硕大的“无纺布后整理”几个字,是为了宣传公司而设的。后来,我觉得在网上交流,还是应更多的让别人了解自己比较好,我就将笑得最灿烂的与儿子在船上的合照用在了头像上。

  这些老乡,有的我一眼就认了出来,有的看了呢称也没有能认出来。

  但是我连忙在圈中喊了声:“大家好”。

  圈中马上有人回应:“陈云,你怎么进圈了”。

  我连忙说:“我在工商银行碰到了周晓玲,周晓玲拉我入圈的”

  周晓玲也连忙在圈中向大家问好,并问一次的聚会是什么时候。原来老乡们定了下来,每两个月聚会一次。一般是在某个酒家吃饭,费用是AA制,每个人出100元。大家议论纷纷,定下了下个月在星海公园里的水轩酒家吃饭。在工商银行的大厅中,我和周晓玲都低头钻到了圈中十分钟,十分钟后才抬起头跳了出来,并相邀送别。

  就在我加入了同乡的朋友圈时,纺织论坛也加入了阿里巴巴的商友圈,成为了阿里巴巴商友圈几万个圈中的纺织论坛圈。当我打开纺织论坛圈的时候,我非常的不习惯,我仿佛打开了手机,也好像打开了微博。纺织论坛圈的左侧有很多的广告,右侧是一篇篇的帖。以前的头像和笔名都没有了,转为了每个人的ID。ID就是每个人在阿里巴巴注册的编号。互联网可以说是一个平台,也可以说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很多的电脑、服务器和网线连接而成。现在互联网的计算能力的服务,被称为了云服务。另外,现在还有个大数据时代的说法,有些系统可以将互联网上庞大数据分析再关联起来,让你看到某个网页,再推荐几十个有关联的、可能是你关心的网页给你。对计算机、互联网、云服务和大数据,我们的ID当然是清清楚楚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能搞错的,也不会被混淆的。但关键是我们人类自己不认得这个ID,由十几个数字和字母组成的ID,我们人类很容易搞不清楚。

  另外,平常人都是没有笔名的,弄个笔名也没什么用。当初阿里巴巴社区,要大家为自己设个笔名,用意可能是要大家多去写一些文章,让大家以文会友。

  交朋友有很多种,有知己朋友,也有酒肉朋友。到了最近几年,当然有了以商会友。也就是大家从事商业合作,因商业合作而成了朋友。商业合作不一定要到社区,平常大家做买卖也是商业合作。在菜市场买菜,跟卖菜的阿姨也可成为朋友。

  而在阿里巴巴社区交朋友,应该更加多的是以文会友。因为在阿里巴巴如果纯粹是以商会友,通过旺旺也可以。通过旺旺大家沟通好如何开展商业合作,再沟通好以后成为朋友,这样就可以了。而在阿里巴巴的社区有论坛和博客,应更多的是以文会友。通过自己写的一些文章,介绍自己的公司及自己个人,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以让大家了解自己。通过相互的了解,从而成为朋友。

  博客中的文章叫博文,而论坛里的文章叫帖。帖虽是小便条的意思,但阿里巴巴社区还是认为这是一种文章,并且让大家为自己取个笔名,还鼓励原创。但阿里巴巴此次成圈,让我们一众人等都成了圈中人。我们成了圈中人之后,我们的笔名也消失了,让我无法辨认朋友们了。

  后来,我马上发了一个“不要丢失了我们的笔名”的帖,呼吁大家把自己的笔名写进帖的标题和标签,以保住我们那一点点的文化气息。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这天我来到星海公司,准备参加在星海公园中水轩酒家的同乡聚会。我提前到了星海公园,我来到了星海公园的湖心亭休息一下。看看四周的景色,发现星海公园的景色还是不错的。

  星海公园的湖心亭是双心亭,也就是一个湖上面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亭。对面的亭子上也有一条一模一样的桥,旁边有一棵茂盛的大榕树。岸边有一些垂柳,垂柳长出了很多新叶,有一些枝叶向上翘着,有一些叶子垂到了湖面上一米左右。我细看了一下,这种应不是柳树,应是一种柳树和松树杂交培育出来的树种,因为柳树的枝叶是不会向上翘的。有一棵垂柳的枝叶伸了出来,遮住了一半的亭子。亭子若陷若现,使景色更美。

  碧绿色的湖水波光鳞鳞,闪着白色的光。湖水倒影出了黄色的亭子和墨绿色的一大片的树影。湖中不时有几条硕大的锦鲤,在休闲的游来游去。几片绿色和灰色的树叶漂浮在湖面上,鱼儿在湖面弄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这时一条红鲤鱼一下子奋勇的游了起来,飞速的向我的方向游来,边游还边下潜。红鲤鱼慢慢的停了下来,尾巴过一下才摆一下。最后红鲤鱼轻柔的一个转身,潜到了湖底。

  同乡们订的是水轩酒家二楼的一个房间,房间很大,分成了两间。一间是唱卡拉OK的,可以坐得下二十多人。另外一间是吃饭的,桌子也特别的大,坐了十多个人还很宽松。我进入房间的时候,这次赴宴的老乡大部分都已经来了。有些老乡我一眼就认了出来,有些老乡想一下也能认出来。老乡们取得的成就都不小,他们奋斗在各行各业。有在医院当医生的,有在房地产公司当职员的,有搞装修的,还有很多自己做生意,当了老板或老总的。

  其中有个叫黄斌的还是我的中学同学,当时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只不过当年我没考上大学,忙着函授的文学课程,又在准备第二年的高考,所以彼此联系少了。黄斌开了一家生产波纹管的企业,专门向珠江电厂、沙头角电厂,这些大型电厂供应波纹管材料,公司的固定资产达到了2亿。他还在珠江新城买了个楼,两百多平米的房子,价格差不多到了上千万。

  跟大家比,我这个近乎赤贫的销售人员,并没有自相形秽。我轻描淡写的介绍了自己现在还在做销售,平常写些文章在论坛里交流。老乡们交谈得非常的欢快,大家热烈的谈着老家的变化,还有就是大家的近况,但是没有一个问我的收入是多少。

  吃完饭已是九点多钟,我走出水轩酒家,看到晚空是如此的明亮。月光照在水轩酒家旁边的一排高层住宅屋顶的边上发出一片莹光。这些高层住宅好像很新一样,但其实这一排高层住宅已经盖了十多年年。我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多年前,这时一阵风吹过来,吹在身上,感觉是这样的清冷,和二十多年前的晚风一模一样。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在老家的日子,那里每晚还要到离家很远的学校晚自习,晚自习结束的时候已是九点多了,我骑着自行车回家,风吹在身上的感觉和今晚是一样的。二十多年一下过去了,又是一个这样的夜晚,和这样的晚风。